教育资源分析|教师职称和绩效对教师行业的影响
职称、绩效设立本身都是好的,但当两者联系在一起时,彼此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就成了许多教师心目中的“毒瘤”。但职称和绩效是否成为校长的敛财工具,则是立足于中国的人情社会背景下的猜测,并不见得是普遍现象。对于职称,曾有老师提出这样一个疑惑,中小学职称设立之前,并没有多少老师混日子,只不过是有关系的老师挣一样的钱少干点工作,而有了职称以后,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有关系的老师不仅多拿工资还可以几乎不干活,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干的活越多钱反而更少了。
因此,许多老师谈论到职称和绩效工资时,总是怨声载道,认为就不该存在这两种制度,正是由于这两种制度的存在,让不少教师心灰意冷,也让许多农村教师不能安心从教,甚至建议废除职称和绩效。
但是,教师的职称和绩效并非特殊的存在。
教师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事业单位职工,和医生护士之类的事业单位职工同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职称每一级的升迁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年限要求,还必须再经过考核,而绩效原本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考核中的重要一项。所以,职称和绩效并非是有意针对教师特别设定的“天花板”,所有事业单位都牵扯到这两项考核。与教师类似,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职称,名额一样有限制。
教师的职称和绩效之所以话题热度不减,主要是教师和成千上万家长经常接触,相对于其他事业单位更接地气,而教师的收入又一直都是家长们的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教师工作轻松收入高,还能依靠补课挣外快,所以,当老师们吐槽职称考评不公平、绩效工资不合理的时候,不少人都会认为教师是在哭穷而已。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职称和绩效已经成了影响工作积极性的重大阻碍,也在无意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了评上职称,类似于音乐、美术、体育的课程被压缩,学生作业负担不断加重,以至于甚至有人认为已经成了不得不去除的“毒瘤”。
不过,职称和绩效这个“毒瘤”正在被切除,但肯定会经历阵痛期。
关于教师职称和绩效工资,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职称变得更好评上,不再有“伪绩效工资”,坏消息就是职称评审依然会存在,想要彻底消除并不现实。
今年9月份,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会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中的权重,而绩效工资将更加注重其本身的奖励性质,还进一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不过,这些大方向变成政策真正落实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的职称改革,更倾向于在评审制度和要求上改变,比如说,不再严格限制学历,淡化学历的影响,为那些学力不足但教学经验丰富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也不再限制论文发表数量,为农村教师开辟了一条评职称的道路,能够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不再为职称所累。同样,绩效工资改革也是如此,将来有可能不再扣除教师绩效工资原有的30%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奖金,让教师绩效考核不再是“拿教师自己的钱奖励自己”。大部分教师也是乐见其成,对于绩效工资的改革比较看好。
但是,与绩效相比,职称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评审最终还是由人说了算。而中国又是人情社会,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有关系的老师比有能力的老师职称高”的现象。所以,职称最终是继续完善还是直接取消,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