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办学校招聘公告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学习迁移与学习动机

时间2:10-18 浏览:229 笔试经验

【一】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理论;(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三、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二】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校经常采用奖励(赞许、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的办法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四)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编辑bjb_yy)

30秒快速注册,查看更多教师招聘信息!

登录或注册账号后可以查看更多信息!

已有账号登录 30秒注册账号

教师招聘汇总

最新公办学校招聘信息

最新教师职位招聘信息